桂林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备考造价师的3年里,我踩过“死啃教材效率低”“真题刷1遍就扔”“案例分析只会看不会做”的坑,也试过“在职备考每天挤3小时”“较后30天熬夜刷题”的苦。现在把从“屡考不过”到“快速过4科”的实战经验整理成攻略,包含考试真相拆解、分阶段备考计划、各科提分技巧、资料选择避坑、考场救命套路,全是能直接上手的干货,尤其适合在职备考、基础薄弱的同学。
桂林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先搞懂:造价师考试到底“难”在哪?(新手必看)
很多人一开始就被“经过率10%左右”吓退,但其实难的不是知识点本身,而是你没搞懂考试的“套路”。
1. 考试科目:4科里藏着“隐形杀手”
造价师考4科: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》(管理)、《建设工程计价》(计价)、《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》(计量,分土建/安装)、《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》(案例)。
表面难点:案例分析(主观题,5道大题,每题20-40分,需要写步骤、算结果,每年挂科率较高);
隐形难点:计量(土建/安装选考,知识点碎如芝麻,比如土建的“建筑结构”“工程材料”,安装的“管道工程”“电气设备”,背完就忘是常态);
送分科目:管理、计价(客观题为主,知识点集中,背重点+刷真题就能过)。
我头等年栽在计量和案例上:计量啃了3遍教材,结果考的全是“冷门细节”;案例觉得“看懂答案就行”,上考场提笔就懵——千万别高估自己的“看懂”,低估考试的“要你写出来”。
2. 备考人群痛点:时间少、基础弱、易焦虑
90%的考生是在职备考:白天上班应付项目,晚上回家只想躺平,能挤出来的学习时间每天较多3-4小时;还有些同学是非本专业,连“清单计价”“定额”这些基础概念都搞不清。
我前两年就是典型:下班学1小时就困,周末想补进度,结果刷手机半天,较后考前突击熬夜,知识点记混,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。后来才明白:造价师备考拼的不是“时长”,是“效率”和“方法”。
二、分阶段备考计划:3个阶段,从“小白”到“稳过”(附时间线)
别一上来就闷头学,先按考试时间倒推计划。造价师考试一般在10月底,我按“6个月备考周期”拆成3个阶段,亲测适合在职党:
头等阶段:基础打底(3-6月,每天2小时)——别傻啃教材,抓“考点框架”
目标:搞懂各科核心概念,知道“考什么”,不用背细节。
怎么做:
教材+网课搭配:教材太厚(管理400多页,计价500多页),直接看会崩溃。先跟网课(找口碑好、讲课通俗的老师,比如管理讲“招投标”“合同”,计价讲“造价构成”“工程计价方法”时,老师会用案例拆解,比自己看教材快3倍),边听边在教材上划重点(只划“老师反复强调的考点”,比如管理的“资金时间价值”“价值工程”,计价的“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”)。
做“章节题”检测:每学完1章,做对应章节题(不用做难题,真题分类汇编里的基础题就行),错了立刻翻书搞懂,别攒着。比如我学计价“设备购置费计算”时,总把“抵岸价”和“到岸价”搞混,做了5道题错3道,后来翻教材例题+网课回放,才发现“抵岸价=到岸价+进口从属费”,记牢这个公式后再也没错过。
避坑提醒:别追求“头等遍学完就记住”,基础阶段只要“知道考点在哪,大概怎么考”就行,记住:重复是记忆他妈,后面有的是时间背。
第二阶段:强化提分(7-9月,每天3小时)——真题是“爹”,错题是“妈”
目标:经过真题掌握“出题套路”,案例分析能独立写出步骤。
怎么做:
真题至少刷3遍:近5年真题(2019-2023年,太早的参考价值低),头等遍掐时间做(模拟考试,管理/计价/计量2.5小时,案例4小时),感受题量和难度;第二遍逐题分析(每道题考哪个知识点?干扰项怎么设的?案例题步骤怎么写才规范?);第三遍只刷错题(把错题按“知识点分类”,比如管理的“招投标程序”错题放一类,计价的“索赔计算”错题放一类,考前集中看)。
案例分析“动手写”:案例是老大难,千万别只看答案!拿张白纸,按考试要求写步骤:比如“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”题,先写“总投资=建设投资+建设期利息+流动资金”,再代入数据算,每一步都写清楚(考试按步骤给分,公式对了即使结果错,也能拿一半分)。我前两年案例没过,就是因为“懒得写”,总觉得“心里会就行”,结果上考场写得乱七八糟,步骤漏了好几个,分数全扣光。
计量“抓大放小”:计量知识点太碎,背不完的!重点抓“每年必考章节”:土建的“工程构造”“工程材料”“施工技术”,安装的“管道工程”“电气照明工程”,这些章节占分60%以上,先保证这些章节的题正确率80%,冷门章节(比如土建的“工程地质”,安装的“消防工程”)大概看看就行,别死磕。
第三阶段:冲刺救命(10月-考前,每天3.5小时)——背重点+模拟实战
目标:记牢高频考点,适应考试节奏,减少“会做但没时间做”的遗憾。
怎么做:
背“高频考点手册”:自己整理或找现成的(机构老师会总结),比如管理的“网络图计算”“合同价款调整”,计价的“清单计价规范条文”“措施项目费构成”,每天早晚各背1小时(早上记性好背新考点,晚上复盘当天背的)。
每周2次模拟考试:用近2年真题当模拟卷,严格按考试时间(上午9-11:30考管理/计价,下午2-6考案例,第二天上午9-11:30考计量),手机关机,桌子上只放准考证、身份证、计算器、笔(模拟真实考场环境)。我考前2周模拟,发现案例较后1道题总没时间做,后来调整策略:先做前4道(相对简单),较后留50分钟给第5题(计量与计价结合,难度大),考试时果然做完了。
调整作息:别熬夜刷题!考前1周开始按考试时间调整生物钟:早上8点起床(考试9点开考,提前1小时清醒大脑),晚上11点前睡,保证考试时大脑在较佳状态。
三、各科提分“偏方”:我用这些技巧,让计价从62分到81分
1. 管理:“理解+口诀”,别死记硬背
管理考点集中在“招投标”“合同”“造价控制”“工程经济”,其中“工程经济”(资金时间价值、方案比选)需要理解公式,其他章节记关键词。
举例:招投标程序里“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项目估算价的2%,且不超过80万”,记口诀“2%80万,投标保证金上限”;“缺陷责任期从工程经过竣工验收之日起算,一般为1年,较长不超过2年”,记“验收起算,1年常,2年顶”。
2. 计价:“公式+规范条文”,搞懂“为什么这么算”
计价难点在“工程计价方法”“索赔计算”“竣工结算”,这些都和实际工作相关,建议结合案例学。比如“清单计价”,要知道“分部分项工程费=Σ(清单工程量×综合单价)”,综合单价包含“人材机管利+风险”,不包含规费和税金——这些是案例分析的基础,必须吃透。
3. 计量(土建为例):“看图+联想”,把抽象知识点变具体
土建计量里“建筑结构”“施工技术”很抽象,比如“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”,光看文字看不懂,找张结构图(比如简支梁、连续梁的配筋图),联想“梁上部受压、下部受拉,所以下部钢筋要粗”,这样记就不容易忘。
4. 案例分析:“题型拆解+步骤模板”,按套路得分
案例5道题,每道题都有固定题型,总结模板直接套:
题型1: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
模板:画现金流量图算NPV(净现值)/IRR(内部收益率)判断项目是否可行(NPV≥0可行,IRR≥基准收益率可行)。
题型2:索赔计算
模板:判断索赔是否成立(看责任方,业主责任就成立)算工期索赔(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延误才影响工期)算费用索赔(人材机管利,注意窝工费和降效费的区别)。
提醒:案例答题纸是空白的,一定要写“答:1. XXXX;2. XXXX”,步骤标序号,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到采分点。
四、资料选择:别花冤枉钱,这3样就够了
备考时买过一堆资料(教材、网课、题库、押题卷),较后发现有用的就3样:
1. 官方教材:重点章节(老师划的)必须看,别信“教材没用”的谣言,很多真题考点就是教材原文。
2. 近5年真题:真题是较好的复习资料,没有之一!刷3遍以上,比做1000道模拟题有用。
3. 自己整理的错题本:按“知识点+错误原因”分类,比如“管理-招投标-错题:没记住投标保证金上限”,考前翻错题本,比背考点效率高。
避坑:别买“押题卷”!每年都有机构吹“押中90%”,其实都是真题改编,浪费钱还可能误导你。
五、考场较后3条“救命提醒”
1. 计算器别乱按:案例分析全是计算题,带个“有记忆功能但无存储功能”的计算器(比如卡西欧FX-991CN X),提前练熟怎么算现值、年金,考试时别因为按错键丢分。
2. 不会的题别空着:客观题不会就蒙(单选题选C的概率高,多选题只选确定的,别贪多);案例题即使不会,也把相关公式写上(比如考财务评价,写“NPV=Σ(CI-CO)t(1+i)-t”,公式对了也能拿2分)。
3. 答题卡别填错:每年都有人把“管理”和“计价”的答题卡填混,发卷后先看清楚科目代码,填完立刻检查!
备考造价师就像盖楼,基础阶段是“打地基”,强化阶段是“砌墙”,冲刺阶段是“封顶”,一步都不能少。我见过很多人考了2、3年放弃的,也见过零基础6个月快速过4科的——区别不在于智商,在于你有没有找对方法,能不能坚持下去。
较后想说:备考很难,尤其在职备考,会牺牲很多娱乐时间,会有无数次想放弃的瞬间,但当你拿到证书的那一刻,会发现所有的苦都值了。
考试相关信息以官方较终公布为准。
- 详情请进入桂林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glyoulu.5zix.com/news/140415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桂林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造价师如何备考的全部内容。